学习“千万工程”经验,谱写美丽乡村新篇章

2024-03-06 19:14:33来源:今日热点网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福建农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因地制宜助力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从“千万工程”中解锁“绿”“实”“富”密码,打开新时代乡村振兴之“门”。

1筑牢党建根基强内力

让千万工程更“显底气”

福建农信深入实施“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加强与党政部门、产业协会、群团组织等主体的党建共建和战略合作关系,实现党建和农村金融服务的紧密结合,构建多方共同发力的金融服务生态圈,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南安农商银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强引领、促融合,寻求最大“公约数”,深入推进“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围绕构建乡村振兴市场共同体,深化银政、银村协作,与10余个市直机关单位、26个乡镇(街道办)签订合作协议、400多个行政村签订“银村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合作协议,共同构建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的乡村振兴“多社融合”模式。

建堡垒、强基层,画出最优“同心圆”。全面加强全行各级党组织与党政部门、村居(社区)、群团组织、商会协会、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之间“双基联动”,由市委组织部选派52名乡镇、村居优秀干部任党建指导员,该行选派26名支行行长、250名优秀党员和骨干任镇级、村级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33个基层党支部至少同辖区1个社区(村居)、行业协会等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通过签订共建协议,搭建合作框架,统筹资源对接,共建双方实现党建工作联推,组织活动联办,优势资源联用,做到合作项目清单化管理,着力构建金融服务更全面、场景运用更贴心,邻里互动更频繁、便民服务更高效的“党建+近邻”乡村治理工作格局。

武平农信联社与县不动产权登记中心联合推出福林·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扩大林农金融支持,有效解决林地经营权融资难题,填补了“林地使用权——‘福林·林权抵押贷款’”“林地收益权——‘福林·林益贷’”“林地经营权——‘福林·林地经营权抵押贷’”的林地“三权”贷款空白。

“因为杉木成材周期长,以往每年抚育施肥都是我的一大难题,今年,武平农信联社的5万元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解决了我的资金难题。” 武平县中赤镇林农老钟说道,“像我这样的林农到处都是,有了这个林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我们林农的底气更足了。”

福林·林地经营权抵押贷使用林农林地经营权作为担保,通过县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质押登记,可用于林下经济、林产品加工、休闲观光等生产经营资金需求,进一步拓宽了涉林小微企业、林农的融资渠道,有效盘活林业要素,大力支持特色林业产业适度规模经营和绿色富民产业发展,实现兴林富民。

2激活产业引擎增动力

让千万工程更“有力量”

福建农信持续加大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信贷投入,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创新。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领跑人”,为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生态圈”,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在共建美丽乡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华安农信联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金融服务与改善乡村环境深度融合,探索金融合作机制。主动对接地方各级党政部门,全力解决全华安县村民裸房整治资金需求;与华安县住建局签订裸房整治专项贷款授信协议,创新“美房贷”信贷产品并给予期间最长10年的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发放“美房贷”221户、贷款余额超6250万元。

推出“福村贷”“乡村振兴贷”等专项信贷产品,加大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助推富美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和绿色生态产业,用金融活水“滋养”美丽乡村建设和百姓美好生活,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南平市政和县被称为“中国竹具工艺城”,全国70%的竹茶具来自政和,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竹具产品加工基地,同时省竹标委落户政和,成为全省首个竹产业标准化组织。政和农信联社主动融入特色产业发展的大局中,通过深入走访县竹产业发展中心、竹协会、竹农、竹企,了解竹产业上中下游发展情况,分析整合竹业全产业链客户需求,打造竹空间信贷支持产品,针对竹制品生产加工、林下经济及相关上下游衍生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农户、个体工商户、专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及企业主等客户群体,推行“M+1+N”供应链模式,创新推出“绿色山水·福竹贷”“绿色山水·竹林认证贷”等金融产品。

截至目前,已向 94家核心企业发放贷款超2亿元,为212户上游竹农、竹加工小作坊和175家下游竹电商运营店提供近1.1亿元的信贷支持。未来,政和农信联社将持续聚焦县域竹产业发展,致力做大竹产业、助力做强竹科技,合力做优竹品牌,为竹产业发展注入农信力量。

3厚植乡风文明添活力

让千万工程更“见神采”

福建农信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多措并举提升支农惠农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擦亮“乡村振兴主办银行”金字招牌,为福建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农信智慧和力量。

“今年来蟳埔体验簪花围的客人很多,为了招揽客人,我们店还重新装修了一下,装修的钱有一部分就是泉州农商银行给办的贷款呢。还有店里的收款码也是泉州农商银行的,非常方便,真是帮了我们不少忙。”蟳埔村簪花围体验店的店主黄女士一边笑眯眯地给游客梳妆打扮扎上簪花围,一边热情地介绍着泉州农商银行的服务。

为助推蟳埔村文旅产业发展,泉州农商银行立足非遗文化传承,以蟳埔女簪花围习俗为亮点,与蟳埔村簪花围手艺店融合创建福农驿站,在金融服务、民生服务、电商服务等基础上,融入当地特色服饰、头饰等文化产业,将站点服务与世遗文化结合,助力弘扬海丝文化。落实网格化金融服务,依托自主研发的业务管理平台,聚焦商户融资需求,推出纯信用“商户宝”支持蟳埔商户经营发展。截至目前,已为蟳埔商户授信221户,授信金额超950万元,用信近430万元。同时依托蟳埔村簪花商圈拓展收单业务,激活并畅通簪花商圈内不同场景资源,如簪花店、海鲜餐饮店等,致力打造簪花商圈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场景。2023年以来,已累计为该商圈200多家商户提供服务,助力消费67万笔,交易金额超1亿元。

“庭院+多肉”“庭院+烧烤”“庭院+品茗”“庭院+手工”……各式各样的小院在周宁县浦源镇溪坪村铺开,成为游客们争相向往的网红打卡地。如此“巨变”的背后,当然少不了农信力量的深度参与。

2023年,周宁县被确定为省级“高质量发展庭院经济试点县”。周宁农信联社把“千万工程”蕴含的思想方法转化为金融支持的行动举措,积极对接庭院经济试点工作的金融需求,整理下发具体示范村、示范户清单,依托“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不断下沉服务重心,摸底产业发展计划和资金需求,并以“民宿贷”“乡村振兴贷”等拳头产品为抓手,积极引导村民通过整合房前屋后空余土地,盘活村内闲置庭院,采取“庭院+农旅”“庭院+种植”“庭院+租赁”的方式发展民宿、农家乐、种植养殖等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业态,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周宁农信联社累计发放“庭院经济”贷款超1800万元,支持91户当地农民发展“庭院经济”,助力打造了“花鲤小镇-溪坪-紫云”“七彩后洋-八蒲-苏家山”等4条“庭院经济”示范长廊,带动全县文旅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既有“颜值”更有“价值”的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之路。

后塘乡村美术馆馆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特别题写,开馆当天同步迎来首次展览——特邀展出全国近三十位名家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参观。“用艺术点亮生活,后塘乡村美术馆创新拓展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内涵,让村民获得更多、更好的精神滋养和审美享受,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有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后塘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厦门农商银行通过助学金发放、农副产品消费帮扶采购、村财管理指导、金融普惠产品运用等方式,为后塘村发展注入了动力。“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此次打造后塘乡村美术馆,旨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助力提升村民经济收入的同时提高村民文化意识,为乡村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厦门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作为以服务“三农”为主的地方法人银行,厦门农商银行坚持做“百姓银行”,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持续聚焦“党政所需、农村所缺、农民所盼、农信所能”,不断深化“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模式,以金融之水精准“滴灌”“三农”沃土,助力厦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专 题
返回顶部
扫描二维码分享
返回顶部